【编者按】
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我国大学迎来2025。
2025年,注定要成为革新的年份。是以战略灵敏赢得战略自动,仍是在延误中失去转型机会,我国大学踏上征程。
人工智能技能怎么赋能学科建造?人工智能技能给立异人才培育带来哪些启示?汹涌新闻特推出“大学2025”专题,以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年代的大学之变。
今日评论的论题是,北大树立两个新学部后,新工科将向何处发力?
近段时刻,继复旦变革向新工科发力、南大加快新工科布局引发重视后,北大“吊销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新增工学部、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的音讯,使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北大的新工科建造上。
北大原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下设信息科学技能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学院、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能学院、王选计算机研讨所、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讨中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新树立的工学部,由工学院(本科生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先进制作与机器人学院、资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能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成。
新树立的北大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由信息科学技能学院(本科生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学院、王选计算机研讨所、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讨中心组成。
北大此次学部调整含义安在?北大在新工科范畴已有哪些布局?要点是什么?未来展开方向是什么?
怎么看北大调整树立两个新学部?
关于吊销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新增工学部、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的原因考量,北大新闻网3月25日发布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工学部班子宣告会举办》一文中有所提及。
文中说到,聘任梅宏为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主任,查红彬、张兴、陈清为副主任;聘任段慧玲为工学部主任,程平和、倪晋仁、夏定国为副主任。
梅宏、段慧玲感谢原学部班子成员的奉献及校园各单位的支撑,并表明,其时正值信息科学与工学的展开机会期,两个学部将安身校园“双一流”建造方针,以学科穿插渠道为载体,赋能其他学科协同共进、交融展开,推动新工科建造迈上新台阶,为校园加快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奉献力气。
北大校长龚旗煌指出:此次学部调整是校园贯彻落实党中心布置,活跃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一体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作业展开的重要举动。结合校园“双一流”建造和“科技立异年”要点作业,要进一步进步知道和站位,高起点策划和推动学部建造,加快优化学科布局;要探究“1本N院”的学部展开新方式,打造具有北大特征的新工科人才培育系统;要充分发挥穿插渠道效果,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大力推动协同立异。他期望两个学部传承“科技报国”光荣传统,锚定前列方针、打造顶尖学科,把新工科真实办出北大特征、北大水平,为服务支撑强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奉献。
也就是说,北大此次学部调整的确如外界所估测的,是要推动新工科建造。
关于北大此次学部拆分调整,我国教育科学研讨院研讨员储朝晖在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剖析指出,北大此前的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包含的内容规模较大,跟着人工智能的展开,信息科学范畴的所占比重、展开空间都或许会进一步扩展。因而,北大吊销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新增工学部、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是契合其时人工智能快速展开布景下新的展开逻辑的。
北大树立工学部无疑跟新工科建造密切相关,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怎么助推新工科展开?
这从梅宏在北京论坛(2024)新工科专题论坛上宣布的讲演中能够找到一些答案。梅宏其时以“软件界说的未来世界”为题宣布讲演,并指出,新工科的展开离不开计算机技能的支撑,软件工业在数字经济年代起到了核心效果,并与未来世界严密相关。软件界说的技能实质是把原先一体化的硬件设备打破,将根底硬件虚拟化并供给标准化的基本功用,然后经过管控软件,操控其基本功用,供给更敞开、灵敏、智能的管控服务。这预示着未来世界将朝着万物互联、全部皆可编程的方向展开。
此外,北大“十四五”规划中说到,“坚持‘以科学促工程’的新工科展开途径”。这也能够理解为,北大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是促进北大新工科展开的重要力气。
关于其时高校纷繁向新工科发力的原因,汹涌新闻此前曾报导,一方面是国家战略与方针导向影响。
“从教育的战略特色上看,展开新工科也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在学科专业设置变革上,中心有一句话:以科技展开,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其间首要都是理工科,特别是以新工科为代表的穿插学科。”我国教育展开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在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交融展开,是要在处理“卡脖子”技能难题过程中完结人才培育,而“卡脖子”技能许多触及工程技能问题,需求新工科人才。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加快展开布景下,传统的文理强校具有由理科向工科延伸,推动学科穿插交融和跨界整合的根底和优势;一起,这些高校自身也面对经过布局新工科,打破学科壁垒,来增强归纳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压力。
陈志文指出,北大也相同,其推动新工科展开的底层逻辑与复旦、南大等高校发力新工科是共同的。
北大“十四五”规划中写道,“坚持根底学科和使用学科偏重,完善根底研讨和使用研讨协调展开、‘双轮驱动’的立异系统。特别是要补齐新工科等短板,促进理文医工农各学科交融展开,尽力产出大效果、标志性效果,加快科研效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全力支撑新工科建造。经过3到5年建造,完结新工科人才培育系统机制变革,树立和构成有用的新工科部队点评准则,造就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师资部队,构成一批世界抢先的标志性效果,明显增强服务国家严重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展开的才能,演示引领归纳性大学的新工科教育。”
从领导班子看北大新工科展开方向
北大新工科未来展开方向是什么?
有学者以为,北大这两个新学部领导班子阵型较为强壮,从中大致能估测北大新工科未来要点发力的方向。
其间,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主任梅宏,是计算机软件专家,我国科学院院士,首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范畴的研讨,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办法学和东西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效果。
副主任查红彬,是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要点试验室主任,他长时刻从事智能科学技能、计算机视觉的研讨,部分研讨效果使用到公安刑侦、医疗与文化遗产的使用中。
副主任张兴,首要从事硅基新式纳米标准半导体器材结构与制作工艺、集成电路设计技能、小标准MOS器材与电路的抗辐照特性及其加固办法、集成电路参数库与单元库、集成电路牢靠性与评测技能、半导体器材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讨。
另一位副主任陈清,首要从事纳米资料表征、电子显微学、纳米器材加工与功用研讨,并在其研讨范畴内做出了多项立异性效果。
有业界学者以为,从北大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的架构,以及四位首要负责人的布景信息来看,该学部构成了“根底研讨-技能开发-使用落地”的全链条布局,掩盖软件、硬件、资料、智能系统四大支柱,并着重跨学科协作。其战略或许在于经过底层技能(如纳米资料、集成电路)打破,赋能上层使用(如AI、文化遗产维护),一起以国家严重需求(如自主芯片、高牢靠系统)为导向,推动信息科技的全面展开,并经过学科穿插交融,构建新工科“技能底座”。
北大工学部领导班子中,工学部主任段慧玲及副主任程平和、倪晋仁都是我国科学院院士。
段慧玲仍是我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我国复合资料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ASME Fellow),在界面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效果。
程平和一起兼任北大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多模态跨标准生物医学成像设备”(“十三五”国家严重科技根底设备)首席科学家,973首席科学家,在钙信号研讨、线粒体功用研讨、科研仪器创制范畴均有重要效果产出。
倪晋仁是环境水利专家,长时刻从事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学、河流污染源操控技能及河流管理工程方面的研讨,其在世界上首先提出“河流全物质通量”的概念系统,树立了全要素监测的办法系统,并提出了根据河流全物质通量的流域归纳管理方式。
另一位副主任夏定国,是先进电池资料理论与技能北京市要点试验室主任,在锂离子电池资料、燃料电池催化剂及资料制备等范畴完结国家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
业界学者剖析,北大工学部或许会在力学与先进制作技能、生物医学工程与高端仪器创制、绿色制作与可继续工程、新动力资料与储能技能等范畴发力,并在学科生态构建上,经过“力学-资料-环境-医学”穿插,重塑传统工科鸿沟,构成“根底理论-技能开发-工程使用”全链条立异系统。一起,经过产学研联动,加快技能转化,培育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此外,近年来北大每年发布新工科穿插专项请求攻略,支撑从事信息与工程科学和根底科学研讨的科研人员在现有作业根底上跨院系、跨学科联合,面向需多学科协同支撑的国家要点方向和未来技能展开联合攻关,鼓舞穿插交融的方针导向科研。因而,北大信息科学与技能学部、工学部虽是两个学部,但它们之间、包含与北大理科、人文、社科、经管以及医学部等从事根底性科学研讨的学部、院系或许也会有一些跨学科方向合作项目。
加快布局新工科,构建南北两个基地
实际上,数年之前,北大现已开端加快布局新工科,并构建了南北两个新工科基地。
北大官网信息显现,北大的工科教育历史悠久,1910年3月即组织了工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的机械、电机、土木、修建四个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北大工学院的建制撤销。但另一方面,1952 年北大创立了新我国第一个力学学科,此后又连续树立起电子科学与技能、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信息与通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能、软件工程等学科。
“跟着我国社会的展开,现代工业技能更加处于要害位置。北大原有的学科设置倾向文、理、医等学科,面向现代工业技能的工程学科未得到充分展开。”北大工学院官网的学院概略中介绍,在此布景下,2005年2月,北大从头创立工学院。“工学院从树立开端就从高起点动身,安身于尖端科技、穿插学科,着眼于未来工程科学和新技能的展开方向,面向国家迫切需求及联系国家中久远经济展开的科学与技能研制。”
北大加快布局展开新工科,则始于2020年。
2022年,北大新闻网发布的《新建6个学院5个实体研讨机构——北大新工科的特征之路》一文中写道,“自2020年《北京大学新工科建造规划》出台以来,北大新工科以服务国家展开战略、迎候未来技能应战为任务,新建6个学院5个实体研讨机构,走出一条归纳性大学展开新工科的特征之路。”
这篇文章说到,2020年8月,北大以党委会全会的方式正式审议经过《北京大学新工科建造规划》,凝集起全校正加强新工科建造的一致,确认了依托新校区建造新工科的战略举动、展开定位和建造途径。
北大新工科建造有三重内在:“以理启工”,即以科学促工程;“以文冶工”,即建造包含人文精神的工科;“以工促多”,即加强新工科对人文社科、理科、医科等学科的辐射效果,推动学科穿插交融。
2020年至2022年,北大先后树立了未来技能学院、资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等6个学院,深耕生命健康、信息技能、新资料等要点范畴。此外,北大新工科先后树立了5个实体研讨机构——人工智能研讨院、动力研讨院、碳中和研讨院、世界机器学习研讨中心、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
“发挥‘小而精、系统活’的特色,实体研讨机构正在成为新工科穿插研讨的‘学术特区’。”文章称,“两年时刻,布棋落子,新建6个学院和5个实体研讨机构,迄今共19个首要建造单位。北大正在以大气魄和大格式,将新工科建造送上快车道。”
2021年10月,在北大新工科世界论坛(2021)上,时任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表明,北大“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全力支撑新工科建造作为北大的重要内容,力求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展开,完成掩盖前沿学术研讨、要害技能攻关、国家严重工程的新工科人才培育、学术研讨、效果转化的快速展开。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加快展开新工科的过程中,北大现已构成了南北两个新工科基地。
北大“十四五”规划中说到,以昌平新校区作为新工科建造基地,规划新工科要点展开方向、要点试验室集群和重要科学研讨渠道,归纳性处理长时刻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完成掩盖前沿学术研讨、要害技能攻关、国家严重工程的新工科人才培育、学术研讨、效果转化的跨越式展开。
2021年,北大昌平新校区正式启用,迎来了来自北大计算机学院的第一批研讨生。对此,北大官微的推文中曾写到,“落子谋大局,这正是北大‘新工科’战略的一步重要支撑。”
如果说北大昌平校区是北大新工科展开的北方基地,那北大深圳研讨生院则是北大新工科建造的南边基地。
2022年,北大副校长、北大深研院院长张锦在其宣布的《建造北大“新工科”南边基地 助力深圳推动我国式现代化》一文中说到,北大深研院安身粤港澳大湾区,确立了“问题导向、南北联动、AI牵引、立异交融”的未来展开理念,致力于建造北大“新工科”南边基地,活跃服务国家战略与深圳立异密集型工业展开需求。
张锦介绍,北大深研院与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科技立异型企业强化战略协同,将新动力、新资料、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安全节能环保、超高清视频显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通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工业,组成生物、深地深海等未来工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要点范畴的要害问题作为研讨课题,集聚力气进行攻关。
汹涌新闻记者 程婷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